7月2日消息 6月30日,在伊拉克大城巴格达举办的8个伊拉克大型油气田研发项目竞标中,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(BP)和中石油的企业联合体夺得了第一项、坐落于南部地区的鲁迈拉油田的竞标。这是伊拉克40年来首次月向外资对外开放油田研发。
这是近期一起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,在这之前,据全球仅次于财经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公开发表的报告称之为,2009年年初至2009年2月17日,在全球跨境收购规模同比上升35%的情况下,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并购总额同比增加40%,牵涉到金额超过218亿美元,次于德国,居于世界第二位。2009年第一季度,中国市场已完成了13起跨国收购事件。据商务部统计资料,这些收购主要再次发生在能源、制造业、商贸、服务业等领域。 似乎,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急剧强化了信心,海外抄底行动于是以风起云涌。
一个人的地板,另一个人的天花板 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,我国海外收购早已从2002年的2亿美元,很快下降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,占到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%。但2008年,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损失也约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
如此算数来,去年一年的海外收购损失早已多达了追加的收购规模。危机并未过,风险尚存。如今回头过来抄底,是最不利的时刻吗?一个人的地板就是另一个人的天花板。日前,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称之为,金融危机的蔓延到,使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相当严重损毁,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度暴跌,能源矿产企业处境艰苦,这些资金链脱落的企业,急需外来的投资和救助,这将沦为企业回头过来展开并购的较好时期。
中国企业现在展开海外收购的确步入了一些红利。张国庆以美国的情况做到了解释,我们步入了政策红利。奥巴马新政短期内是要救市,而长年则是要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,我们如果需要预先判断出有那些长年的政策偏向,就不会跟上大的机会。 张国庆说道:我们也遇上了阻塞红利。
在美国等发达国家,某些行业的发展早已饱和状态,比如电子、通信等,美国的投资者早已想再继续投放了。但是这些项目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却仍然是"肥肉"。
工会、文化、人才、融资,一个也无法较少 来自麦肯锡的统计数据表明,过去20年里,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,确实获得预期效果的比例将近50%,而中国有67%的海外并购不顺利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指出,面临金融危机,中国企业不会有收购的冲动。
从财务投资的角度谈这有可能是做到短期投资的最差时机,买了就买。而这往往蕴含着极大的风险,全球跨国收购的成功率常态下也仅有在20%~30%,危机之下如果做到了远超过自己能力的事,风险不会更大。 在中国参予收购的过程中,对工会的忽略往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。
所有国家的工会都相等于一个大股东,这个股东可以不代表资产,但是代表生产力。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告终案例,相当大程度缘于他们忽略了和工会的谈判。海元律师事务所董事长彭琰说道。
当前的金融危机深度不会会很深,时间不会会很长,危机过后政策不会会调整也都是必须我们全面考虑到和防治的风险。邢厚媛认为,很多企业对自己专门从事跨国经营的目的并不具体,这也是一种风险。 另外,人才问题也是中国企业仅次于的短板之一。
更好的民营企业因为缺少适当的人才甚至一两年都摸不着东南西北。 融资难题也仍然后遗症着中国企业。据报,2009年一季度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展开IPO,融资额为2.05亿美元,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之后下降,创四年同期新高。
但该季度中国市场已完成了13起跨国收购事件,与去年同期相比快速增长了30.0%,其中10起透露价格事件的收购总额超过4.75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快速增长了87.6%。
本文来源:爱游戏app-www.ezgu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