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古文化传统越来越盛行,由于本人一直比力喜欢古文学,所以我们一直实验如何从古诗词文化中对孩子有一些熏陶中。我们家有两个孩子,老大女孩陶陶,老二男孩阳阳,我们的育儿履历就从他们开始探索。当宝宝出生时,我们都市对他们有一个期盼,希望他们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,于是随着年事的增长,以及周围种种兴趣班的围攻,让我们不是在陪着孩子上兴趣班,就是在走在去兴趣班的路上。可是我们发现这些带给孩子的都是技术性知识,而不是能够富厚他们的心田世界的精神食粮。
人之所以成为‘我’,就是因为“我”有思想。由于我一直喜欢古诗词,于是就想,何不实验从古诗词文化中让他们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湛,富厚他们的精神世界呢。于是我便开始了古诗词的育子探索之路。陶陶在一岁八个月左右刚会说话的时候,我开始试着教她读唐诗,发现她只能读三个字的。
然后一想,《三字经》、《门生规》不就是三个字的吗,于是开始教她读《三字经》,虽然她不懂是什么意思,但随着她从随着读到自己无意识地脱口说出,陶陶的语言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。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,我便开始逐步引导她学习五言唐诗、七言唐诗,陶陶也开始领会了一些诗词的意思。记得有一次,我带着陶陶上课,老师拿着一张树叶和花的图片问小朋侪们这是什么?这是“花落知几多”,陶陶不假思索地说道,作为怙恃其时还是窃喜了一番。
唐诗-悯农 厥后我们发现,古代诗词中在孩子学习做人的原理方面也颇具气力。陶陶学《三字经》时候问我“融四岁,能让梨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,我和她说:我们一定要明白谦让,要学会与大家分享,这样大家才会更快乐。
在以后的许多场所,陶陶都市和我说:“爸爸,我们一定要学会分享,这样大家才气玩的更开心”。一次陶陶问我们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,我告诉她,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出来的,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粮食,不能浪费。陶陶若有所悟的说道,那我们把眼前的工具都吃光吧,要不农民伯伯会生气的。
我愕然,眼前的都是零食啊,原来你是想吃零食啊!黄鹂鸣翠柳 另有一次,我们带着陶陶去公园玩,陶陶走得累了,缠着要抱抱,妈妈已往和她说,你知道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是什么意思吗?陶陶说:“就是如果想看得更远,就要站到很高很高的楼上”,妈妈说“对啊 ,你如果想看到前边很美的风物,那你就要坚持走下去,只有我们坚持往前走,就像站到很高的楼上一样,才气看到很美的风物”。陶陶问:“那我们站得很高很高是不是就看到‘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’了”。
妈妈说“是啊,只要你坚持往前走,就可以看到了”,于是我们就一起往前走,终于走到了风物点,陶陶兴奋的说:”妈妈,我看到两个黄鹂了”。平时我们也会用古诗词教育孩子明白事物,感受季节变换,浏览阴晴圆缺,体味生命更迭。春天来了,我告诉陶陶,我们可以用“春眠不觉晓,到处闻啼鸟”来形容春天,也可以用“泥融飞燕子,沙暖水鸳鸯”来形貌春天。
夏天来了我们知道有“究竟西湖六月中,风景不与四时同”的美景。秋天到了,我们会告诉他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”的岁月静好。
冬天来临,我们还会一起“门泊东吴万里船”来迎接“风雪夜归人”。一起学唐诗 瞥见野草枯萎了,我们会告诉陶陶,明年野草还会生长出来的,因为“东风吹又生”了,瞥见春雨,我们会和陶陶说,你听,春天的雨是绵绵细雨,没有声音的,它会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清明节到了,陶陶会说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销魂”,中秋到了,我们也会说:“希望人恒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现在我们依然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,陶陶开始了《木兰辞》等别有韵味而又朗朗上口的诗词的学习,阳阳开始咿咿呀呀读起了《三字经》。
有时候在教弟弟的时候,姐姐也会在旁边像个小大人一样说:“弟弟,来随着我读‘人之初,性本善’”。在教孩子的历程中,促使我们不停学习和断充实自己,跟孩子一起发展。用古诗词教育孩子,用中国文化瑰宝熏陶孩子,用言传身教动员孩子,在孩子发展的逐步长路上,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并肩前行,让孩子能够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就用屈子的这句话作为竣事语,来表达我们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吧。
本文来源:爱游戏app-www.ezguo.com